谈文溪--古村换新颜
第一篇:科学谋篇开好头
万事开头难,谋篇最关键。
谈文溪等五村整合资源、整区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副部长王世元、张少农,部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吴海洋,人事司原副司长李海兵,扶贫办主任刘唏,新田县委书记龚新智,县委副书记、县长唐军等领导多次听取汇报或到谈文溪等村视察指导工作,经过集思广益,研究制定了《国土资源部驻新田县三井乡谈文溪村2OO9-2O11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规划》、《三井乡谈文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谈文溪等五村整区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谈文溪等五村产业开发规划》等举措,明确要求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在谈文溪等五村打造一个可复制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由于思虑周详,规划先行,为后期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新农村建设现场会
第二篇:整合资源夯基础
大厦平地起,保障在基础。
谈文溪等五村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道路不通、用水困难是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为搬掉这只拦路虎,切实改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国土资源部挂职干部、县委副书记王亚东竭尽全力跑项目,争资金。通过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农业开发办、省交通厅、省农办等部门筹措资金2348万元。新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龚新智,原县委副书记、原县长唐烨亲自到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整合县直部门资金819万元。当地群众积极响应,充分参与,自筹资金600余万元。两年来,该区域通过各方努力,共投入建设资金4352万元。
大量的资金投入,确保了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该区域新修灌排沟渠38条18.5公里、机耕道23条15.3公里,架设机耕桥18座、人行桥13座,安装涵管4l处249米,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8公里,新建消防灌溉塘3座、蓄水总量1万余立方米,修建谈文溪等五村集中供水工程1座、蔬菜保鲜冷库1个。
第三篇:盘活土地破瓶颈
农村的问题在农民,农民的问题在土地。有效地解决好了土地问题,就舞活了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谈文溪村人多地少,群众建房需求与供地矛盾突出,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严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之间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农村土地管理缺乏有力的措施,要进行村庄的统一规划,改善村容村貌十分困难。
如何打破瓶颈?工作组将目光定位在土地规范管理和有偿自主流转两大举措上。在工作组的指导下,村委会制订了《谈文溪村土地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土地使用必须服从三井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发动村民采取统一规划、政府引导、群众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平整集体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将水、电、路、讯、沟和房屋拆迁补偿摊费入地。通过土地规范管理,有70户宅基地完成“三通一平”,22户完成住房主体工程,45户主动拆迁,退房还田恢复耕种23亩,拆除老房屋52栋,交与村委统一管理的古建筑36栋,完成土地综合整治5875亩,新增耕地211亩。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找信誉好的承租户签约的方式,实现土地有偿自主流转50O亩,土地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为了消除农民土地流转后租金难讨、没事可干的担忧,村委会制订了《谈文溪村土地有偿自主流转暂行办法》,出台优惠政策,引入资金和技术,让经营户先做给村民看,再带着村民干,条件成熟后按原价返回土地给村民自己干,确保村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
第四篇:发展产业强后劲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相信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核心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谈文溪等五村贫困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之外,产业模式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是关键因素。工作组通过多种形式集聚土地资源、供助技术支持,引领特色产业,大力扶植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推行了“烟、稻、菜”的种植模式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莲藕生产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蔬菜生产合作社,并引进了广东加伟农产品进出口公司、秀峰无公害蔬菜公司、顺康无公害蔬菜开发公司等农业企业,发展莲藕产业300亩、烤烟产业320亩、蔬菜产业34O亩,三大产业可实现年经济收入460余万元。另外,还推行“大户+小户”的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发展羊、鸡、鸭等养殖大户6个,带动养殖小户21个,年产鸡鸭2万羽,实现收入110万元。
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末,谈文溪村人均收入比2008年增加1200元,村集体经济比2008年来翻了3番,收入突破5000万元。五村贫困户减少1490人,实现人均增收780元。
央视摄制组来村采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组织农民、教育农民、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工作组坚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壮大了党员队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在此基础上,工作组还十分注重村民主管理的推进,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提高了普通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基本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在谈文溪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不仅协助工作组做了大量协调工作,而且带头示范,有19人带头拆迁,带动45户普通村民主动拆迁,党员义务投工投劳400余人次。
针对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技能缺乏等问题,工作组组织村民到广州、郴州和清远筹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并通过远程教育、专家讲座以及建立“产学研”基地,合力攻坚,提高村民致富本领。谈文溪村现有21人成为种养殖能手,有138人学成技术外出务工,帮助200余人实现了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在成长。
第六篇:改善环境利民生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让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两年来,工作组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投资25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起了全县最高标准的自来水厂,解决了五村3500人长期以来的饮水困难。投资l0万元修整了三井乡敬老院。按新村布局硬化了6条村内主干道,修建了22套统一样式、统一布局、错落有致的高标准楼房。安装村主干道路灯10盏、太阳能35台,建成沼气池200余口,改水、改厕、改灶、改围栏120座。建立了一座400余平方米集学习、交流、议事、监督、娱乐、休闲、保健于一体的村级活动中心。投资148万元改造维修了三井乡学校,并帮助学校进入2011年全省合格学校建设项目库。
工作组还为村民建立了藏书5000余册的“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了学习型村组、孝顺文明家庭、洁净秀美家园、十佳新农村建设示范家庭评选及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活动,直接发放帮助资金和物资3万元,资助3名困难在读大学生完成学业,确保了义务教育普及率和村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第七篇:开发古村兴未来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工作组充分挖掘谈文溪古村独特的历史文化,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天人合一”的古民居群、气势恢宏的清式门楼、庄重肃穆的家庙神堂、独领风骚的古老戏台以及神秘图腾崇拜的笋矗云根。对危房进行了修整,修复了古村的门楼、谈文溪宗庙、门楼前的半月塘和环古村小溪、道路,拆除了与景观不协调的现代建筑、杂房,清理垃圾2000多平方米,在古村前后种植荷花300亩。
目前,谈文溪村已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县委、县政府将谈文溪村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旅游景点,按照生态为本、富民优先、务实求是、创新发展、统筹协调的规划,发挥“一大卖点、两大特色、七大要素”的资源优势,把谈文溪打造成集古村游览、田园体验、农家休闲和性图腾祭祀等于一体的示范性民俗文化村和旅游景区。景区完全建好后,年游客量可达10万人次,旅游受益400余万元。
谈文溪古村门楼
芳草托亭阁,绿水映碧荷。渠道通四野,青翠满山坡。
短短的两年时间,谈文溪等五村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工作组和当地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条件改善了,村貌变美了,管理民主了,乡风文明了,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古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现了由贫困村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成功跨越。
(部分摘自画册《古村换新颜》)